(首席记者 王立峰 上海报道)清晨6:30,昆山花桥地铁站已是人声鼎沸。住在万科魅力之城的小林刷"沪昆通"交通卡进站,28分钟后直达上海市中心。"双城生活"在这个交界处早已司空见惯——数据显示,每天有超过12.7万人经11号线往返沪昆两地。
这仅是上海大都市圈"破界"实验的冰山一角。202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《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》,将上海与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南通、宁波、湖州、嘉兴、舟山8市纳入"1+8"协同发展体系。三年来,这个GDP总量超12万亿的城市集群,正改写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范式。
爱上海论坛 在产业维度,全球首条跨省市"芯片走廊"已具雏形。张江科学城的研发成果,经由沪苏嘉城际铁路输送到苏州纳米城、无锡物联网小镇实现产业化。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透露:"我们在绍兴的晶圆厂与上海研发中心形成'朝发夕至'的产业链闭环。"
民生领域的融合更为深刻。在青浦金泽镇,上海医保卡可直接结算苏州吴江的医疗资源;宁波市民凭电子身份证就能在上海办理200多项政务事项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表示:"我们累计推出112项制度创新成果,其中38项已向全域复制推广。"
上海贵人论坛 交通网络的"毛细血管"仍在持续延伸。记者试乘了即将通车的沪苏湖高铁,上海虹桥到湖州东站仅需40分钟。更令人期待的是规划中的"沪甬跨海通道",建成后上海与宁波的通勤时间将压缩至1小时内。
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 但挑战与机遇并存。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张军指出:"行政壁垒打破后,更需建立成本共担、利益共享机制。"近期启动的"大都市圈共同基金",正是尝试破解这一难题——各市按GDP比例出资,重点支持跨界基础设施和生态补偿。
站在外滩眺望黄浦江对岸,陆家嘴天际线与南通滨江隔江相望。上海市发改委主任李炜的比喻意味深长:"我们正在建造的不是简单的'城市联盟',而是一个有机生命体。"(全文约3520字)